当前位置:首頁 > 詳情頁
當前位置:首頁 > 內地升學 > 最新消息 > 文憑試招生

免試收生計劃填選志願策略

來源: 時間:2016年12月20日 瀏覽次數: 【字體:

  學友社統籌主任(學校服務) 曹春生

  2017年(2017/18學年入學)免試收生計劃即將開展,參與院校將由去年的84所增加至90所。一如以往,計劃仍以順序志願的方式錄取。下文試以2016年計劃的報名及錄取情況,分析最新的招生形勢,並就2017年招生安排建議填選志願策略,讓同學增加入讀心儀院校及專業的機會。

  分析2016年收生形勢

  2016年,共有2,689名本地應屆高中畢業生確認報名參加免試收生計劃。當中,文憑試成績達「3322」者1,523人、獲校長推薦而達「3232」者657,而報讀體藝類專業達「2211」者則有202人。內地高校最終擇優錄取1,391名考生,佔確認報名總人數的52%。

  2016年確認報名人次最多的十所院校

  排序

  院校志願總計

  第一 院校志願

  第二 院校志願

  院 校

  確認人次

  院 校

  確認人次

  院 校

  確認人次

  1

  暨南大學

  1,283

  中山大學

  509

  暨南大學

  417

  2

  中山大學

  987

  暨南大學

  325

  中山大學

  251

  3

  深圳大學

  488

  廣州中醫藥大學

  220

  武漢大學

  125

  4

  廣州中醫藥大學

  479

  武漢大學

  132

  廣州中醫藥大學

  104

  5

  武漢大學

  364

  中國人民大學

  128

  深圳大學

  98

  6

  廈門大學

  354

  北京大學

  112

  廈門大學

  92

  7

  廣州大學

  315

  清華大學

  99

  華南理工大學

  82

  8

  華南理工大學

  255

  南京大學

  98

  北京中醫藥大學

  80

  9

  南京大學

  252

  復旦大學

  95

  南京大學

  77

  10

  北京中醫藥大學

  242

  廈門大學

  86

  廣州大學

  66

  資料來源: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

  綜觀2016年免試收生計劃的報名數據,可見香港學生報名情況有以下特點:

  院校志願涵蓋廣

  儘管於2016年參與免試收生計劃的84所內地高校在港知名度院校規模有所不同,但有81所高校獲學生填選為首兩個院校志願。文憑試放榜後,有74所高校成功擇優錄取學生。由此可見,參與高校在認受性和專業設置方面大致符合香港學生的預期,能豐富高中生的多元出路選擇。

  專業選擇多元

  2016年獲高校錄取的1,391名考生中,分布在近200個不同的專業。其中,較多香港學生填選的熱門學科,依次為中醫、經濟(包括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新聞傳播、臨床醫學、法學、會計等。但亦有學生報讀古典文獻學、俄語、水利等相對冷門及香港院校較少開辦的學科。由此可見,內地高校多元化的學科設置,讓同學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及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報名分布不均

  2016年免試收生計劃中,考生的報名申請仍呈現分布不均的情況。暨南大學及中山大學再次成為確認報名總人次最多的兩所院校,分別為1,283及987。排行第三及第四的院校,為深圳大學及廣州中醫藥大學。在院校學額無明顯變化的前提下,上述院校的學額競爭將持續激烈。

  確認報名總人次最多的首10所高校中,有7所位於鄰近香港的沿海省市(廣東省及福建省)。反映香港學生在報讀內地高校時,地域因素仍為主要考慮。

  考生志願過於集中於某些高校,導致該等高校專業的學額競爭相對激烈,而其他高校的相近水平的專業卻仍有學額。部分熱門學科,例如中醫學,此情況尤為明顯。故同學在填寫志願前,應掌握不同院校及專業的資料,以便作出全面的部署,有助入讀同等水平的心儀專業。

  2017年計劃 志願部署

  參照去年情況,考生在參加2017年免試收生計劃時,應以興趣優先為原則,並按自身條件選報志願,以避免成績與高校、專業錯配的情況出現。同學可參照以下策略,作好整體部署,增加入讀心儀院校及專業的機會。

  策略一:「大師、大學、大樓」入手 了解高校的綜合實力

  高校眾多未知如何入手?簡單而言,評估高校綜合實力,不外乎「大師、大學、大樓」。

  「大師」:學術以人為本,故論高校實力首重學術人才。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學院院士」及「長江學者」等稱謂的學者,皆為特定科研領域擁有崇高學術地位及貢獻良多的人士。由權威學者任教的專業與學科,科研與教學達到一定的水平。

  「大學」:院校的知名度、認受性、學術排名等較高的高校,會吸引更多水平較高的學生入讀,較能提升整體教與學的水平。高校在招收內地學生時分為第一批次及第二批次處理,第一批次高校收生要求較高。而第一批次高校中,被列入「211工程」,甚或「985工程」的高校,整體水平及收生要求則更高。

  「大樓」:是指院校的校園建設及硬件配套。內地的高校校園一般佔地廣闊,而重點高校的經費較一般高校多,硬件配套也較完善。一流的內地學府,每年教育經費達世界先進水平。

  策略二:結合自身成績作部署

  由於一旦完成現場確認後,同學不可再作志願調配。故此,同學在填選志願時,必須預計取得的實際成績並結合高校過往錄取成績,來作出部署。綜合過往院校的收生數據,在符合最低入學要求「3322」的基礎上,建議同學可作以下部署:

  文憑試預計成績

  選校策略

  六科24分或以上

  可考慮重點高校及其特色專業,以期入讀國際排名較高的心儀院校

  四科14分或以上

  應以專業優先,再考慮高校情況

  四科12分或相近成績

  應設定保底線,盡量避開競爭太激烈的熱門學校及專業,增加獲錄取機會

  註:上表概約分數換算:5**級=7分、5*級=6分、第5級=5分、第4級=4分、第3級=3分、第2級=12、第1=1

  策略三:把握順序志願的特點

  2017年免試收生計劃的錄取安排仍以順序志願操作。每位申請人可最多選填四個院校志願,而每個院校志願下再選填最多四個專業志願。統一招生系統將按每位考生的院校志願順序來依次處理入學申請;而在每個院校志願中,會將符合要求的申請人按照專業志願由先至後、成績由高至低排序後,擇優錄取,額滿即止。未獲第一個院校志願分配學位的申請人將進行下一個院校志願的遴選,如此類推。最終每位申請人只可能獲得一次錄取。錄取順序如下圖:

  內地高校免試收生計劃順序志願錄取流程
  


  

  基於順序錄取、志願優先的錄取安排,第一院校志願的填選策略尤為重要。

  因應順序錄取的特點,考生填選志願時宜參考以下策略:

  整體布局 穩守突擊
  

  
 

  院校志願 保持梯度

  四個院校志願之間的基本入學要求及過往錄取成績應有一定差距,避免錄取條件相近而做成浪費。
  

  

  專業志願 冷熱搭配

  與香港的大學聯招辦法以專業為志願單位不同,免試收生計劃的志願填報是先選院校志願,再在每個院校志願中填選四個專業志願。故此,同學在選填專業志願時,應按自身興趣篩選出同類型的不同專業作考慮。而每院校的四個專業志願中,應兼有冷門及熱門學科、優勢及一般學科,避免過於集中於熱門優勢專業,而影響獲心儀院校錄取的機會。

  不要亂填或放棄第三及第四院校志願

  參照2016年數據,有逾300名考生由第三和第四院校志願獲得入讀大學的機會。同學務必把握每一個機會,認真對待所有志願的選擇。

   

  把握補錄機會

  2016年將繼續設有補錄安排,供達到最低錄取標準而尚未被志願內院校錄取的考生,根據個人意願,報讀尚有餘額的高校專業。以去年錄取情況為參考,有逾百名考生透過補錄成功獲錄取。請同學留意相應的日程安排,把握招生過程中的最後機會。

  最後,祝願各位同學運籌帷幄,成功入讀心儀高校及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