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頁 > 詳情頁
當前位置:首頁 > 內地升學 > 港生分享 > 在讀港生

復旦大學臨床醫學大一學生-胡文清

來源: 時間:2016年12月16日 瀏覽次數: 【字體:

  「地上本無路」 靠自己摸索眼前的路

  就讀高校:

  復旦大學

  畢業本科專業

  藥學(臨床藥學方向)

  現就讀碩士研究生課程:

  臨床藥學一年級

  入學年份:

  本科:2012年至2016年

  碩士:2016年起

  憑訪談過程的仔細及謹慎,不難看到胡文清是個對自己要求高,事事做好妥善準備的人。每條問題都經仔細思量的她,對升學部署當然有自己的主見與安排。

  「會考之後開始面臨來自升學和朋輩之間的壓力,自己對將來感到非常迷惘,後來高考成績也未如理想。我選擇到內地升學不但是因為比較容易就讀醫藥專業,也希望可以轉換一下環境,希望身處陌生的環境可以激勵自己找到理想。」她口中「未如理想」的高考成績,讓她能經首屆「免試收生計劃」入讀一流水平的復旦大學,也讓她取得「李兆基獎學金」。

  無論是選學校還是選專業,她都分析得有條不紊,不忘自己的志向與興趣。

  早在入學面試時,胡文清心中已選定藥學:「希望成為一名藥劑師,我既憧憬臨床工作,但又不希望像醫生護士那般辛苦。」當時復旦大學的醫藥專業設「醫學試驗班」,首年修讀醫藥基礎課程,到第二學年再作專業分流,經過一年的了解和考慮,胡文清仍是選定了藥學(臨床藥學方向)。

  入學前先掌握各方資訊

  慣於對事情先作全面了解的胡文清,甫收到錄取通知書便立刻註冊了多個內地常用的社交媒體,為求從各個渠道掌握最新資訊。「收到錄取通知書後,除仔細閱讀學校給新生發出的資料外,我當時馬上註冊了QQ和人人,在班群裡先和同學聊天,留意輔導員發放的信息,這樣有助於準備將來的校園生活和學習。」

  但即使再多準備,到異地求學總有不少地方需要適應。語言、天氣、飲食、飯點(吃飯時間)等都要面對大大小小的差異,但胡文清基本於第一年內都能適應。

  對胡文清而言,最在意的還是學習上的差異與適應。復旦是一流學府,醫科又是一流學科,教育水平及要求當然高。她坦言,醫藥學科壓力非常大,考試範圍很廣泛很零散,並且難以掌握考試的出題風格,全中文教學也讓慣於英語教學的她難以完全理解。用她自己的話來形容,每次考試都是「在合格線上掙扎」。加上還要應付兩地合格率不高的執業試,讓她苦心直言:「若不是非常熱愛,請不要隨便到內地學習醫藥專業,這是一條不容易走的路。」這大概是選擇出路的不二法門,只有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才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努力裝備自己 冀考取兩地執業資格

  立志成為執業藥劑師的她,在快要完成復旦大學藥學本科課程時,便在盤算是在內地、香港還是海外繼續進修。「要應考香港藥劑師執照必須先在學習地區取得執業資格。我發現香港的Clinical Pharmacy MD(臨床藥劑學碩士)只接受執業藥劑師申請,再權衡一下到海外升學的要求和費用,決定繼續在內地就讀臨床藥學碩士課程,畢業在醫院工作一年後可以考內地的執業藥師,再回港應考執業試。」

  胡文清坦言,至今未有認識到在內地修讀藥學並回港成為藥劑師的前輩,校內也沒有其他讀藥學的土生土長的港人,前無古人,只能靠自己摸索眼前的路。「現時還是要努力跟隨醫院的老師學習和進行各種臨床課題,培養自己的臨床和科研思維,另外也多閱讀國外的文獻,擴闊視野和保持英語水平。」

  她認為,內地市場龐大,現時香港和外國很多如醫療、藥物及保險等企業都希望發展內地市場。然而,她亦承認長時間在內地生活不可避免地對香港的現況較「脫節」,改用中文學習亦使她少了接觸英語,為了將來回港考執照和工作,她必須多花幾倍的時間閱讀原文課本並多鍛煉英語。

  別留在香港人小圈子中

  胡文清笑言,開始時也擔心過和內地同學之間會有文化差異,但後來她發現其實主要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生活習慣的磨合,無關來自何地。

  離家生活讓她發現獨在異鄉也可以照顧好自己,也更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日子。「和家人相處的時間變少,每次回家都感覺[LSN1] 父母又變老了,會心酸和想念他們。」

  對於有意到內地升學的同學,胡文清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打從心裡融入當地的生活圈子。「融入當地同學的圈子可以更容易適應校園生活和了解課程考試的訊息,這跟你到外國讀書要多和外國人接觸而非留在香港人小圈子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訪問結尾,胡文清引用了魯迅的一句話總結到內地升學的心路歷程:「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希望與夢想,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只要願意探索實踐,就有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