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頁 > 詳情頁
當前位置:首頁 > 內地升學 > 港生分享 > 畢業港生

莫寶怡(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來源: 時間:2016年12月16日 瀏覽次數: 【字體:

  把心放寬,才能走得更遠

  畢業高校

  中央財經大學

  就讀專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

  畢業年份

  2016

  現  職

  美國通用電氣大中華區 財務管理培訓生

  不少往內地升學的香港學生,都選擇在畢業後回港發展。而在中央財經大學升學的莫寶怡,卻選擇完成四年國際經濟與貿易學士課程後,選擇在上海發展事業。

  機會總留給有準備的人

  在言談中,可以看到莫寶怡對前路沒有太多刻意的盤算,但「機會總留給有準備的人」。求學時期的裝備,實習、旅遊、生活等每個體驗,讓她捉緊了進入跨國企業的發展機會。「大四前半年曾回到香港打算找工作,但感到節奏太快而未能適應,其後回到北京處理畢業事宜,碰巧見到GE(美國通用電氣)大中華區的財務管理培訓項目(FMP,Financial Management Program)正接受申請,感到機會難得,便立刻申請。」

  面對來自世界各地學歷的競爭者,莫寶怡衡量自己的優勢時不過於自滿也不妄自菲薄:「內地學歷沒有甚麼特別優勢不優勢,放在國際性企業的眼中,無論何地的學位都只是個基本,而且在內地很多人也有碩士以上學歷。但我在學期間也曾到國內大型銀行、國際性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加上適度的自信及技巧,就能應對面試。」她清楚明白,現時面對的是國際性人才競爭,而非將視野局限在一個城巿。

  GE FMP的目的是為機構培訓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及團隊領袖。培訓生會於兩年培訓期內擔任四個不同的崗位,第一輪崗位指定在上海或北京,其後可選擇到位於其他大中華以至海外城巿的崗位。2016年6月畢業,莫寶怡7月便抵上海到職,現時崗位主要負責現金預估及供應鏈管理。

  與不同背景的人共同完成工作

  她希望能在上海多待半年,再深入了解當地,其後選擇到北京半年,以不同身份去體會留學四年的地方。

  她坦言,當初也想過公司會偏向「中國式」運作,但原來國際公司即使到內地,一樣很重視規則操守,做事沒有捷徑。「跨國大型公司的企業文化及制度都很完備,跟在香港差不多。公司有國際化環境,雖然公司在上海,但接觸到的人都來自世界各地。能與不同地方背景的人共同完成工作,我很喜歡這種工作文化。」

  工作三個月,莫寶怡仍在學習適應中。她認為要適應工作,依靠個人能力,但要適應到新城巿的生活,則要認識當地的朋友。「辦公室中有不少上海當地同事,他們交流時會說上海話,我也有興趣參與其中,多與他們談話,也會懂得一兩句。

  被新事物迫着走

  回想到內地發展的選擇,她仍認為內地的發展機會更多、空間更大。「香港的發展較單一,主要都是金融;內地發展較多元化,有更多創新空間,如電子支付系統,雖然香港很早已有八達通,但未見再有突破,內地卻在數年間發展得相當普及,連街巿攤檔都有二維碼,只要有電話就可以付費。」

  在內地求學及發展,莫寶怡認為自己比一般香港學生能看得遠一些。「不少香港人到現在還認為內地是個很落後的地方,我卻認為身處正在發展中的地區,處處接觸到的都是新事物,每天都被迫着走,好像要是不懂用支付寶、微信,生活會有很多不便。」

  實習旅行聯誼都是重要體驗

  說起在學生活,讓她談得最起勁的,就是到處旅行。問她旅遊的足跡,她就沿中國地圖由東北數起,東北三省、內蒙、河北、天津、山東、上海、湖北、福建……還有中西南部等等來不及說。「當年不會介意坐火車到處去,只有讀書時才會做得到。」大大小小的旅行體會,讓她學懂旅行,也學懂應變。

  在學期間,莫寶怡亦主動把握每個實習機會,曾到中信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實習,這也成了她日後求職的優勢。「實習崗位都要自己去找,有時候師兄師姐會介紹實習機會,校友也是寶貴的資源。而香港駐京辦定期舉辦不同講座,與不少在北京發展的香港人有聯繫,他們都很樂意為香港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除了旅行及實習,她希望大學生活也能過得充實些,所以在大二、大三時成立在京香港學生聯誼組織「北京高校香港學生聯合會」,為初到北京的香港學生辦聯校迎新營,也舉辦各種聚會與活動。

  每一個決定都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在內地求學,她認為要虛心請教師兄師姐或校友等過來人,會有人提點你避免再走別人走錯的路,讓你走得更快。

  內地大學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能接觸不同文化,得知各地有趣事,溝通過程也能多長知識。「內地的大學都集中全國最優秀的同學,都很厲害,從他們身上能學到很多。認識一班朋友同學,建立人脈資源,是我在內地升學最寶貴財富。」

  她亦指:「在那個地方生活,就不要總帶著『香港模式』,要融入當地。如在北京,就去逛逛胡同、遊遊文化古蹟、嚐嚐當地菜。要擴大朋友圈子,如因普通話不好而不敢說,就會一輩子都說不好,就跟英語一樣。」

  對有意北上升學的同學,她提到:「每一個決定其實都是對的,當你感到難受的時候可能會很後悔,但其實對於當時的你來說已是最好的選擇。決定了要北上求學的同學,證明比很多同學要看得遠,願意接觸更多新事物。把心放寬,互相促進。」